刘连侠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聚焦任务标准,全力推动创建的建议
2021年11月廊坊市被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列为第四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推荐城市以来,为全方位提升全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廊坊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将创建工作摆上突出位置,明确将其列为市委全会、《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以“干则干好、创则创成”的坚定决心,拉高标杆,强力推动,力争一举摘下这一国家级“金字招牌”。
一是持续高位推动,系统谋划。2022年5月市政府召开全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动员会议,8月七届市委2022年第33次常委(扩大)会议上专题听取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汇报,面向市、县、乡(街道)三级部署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3次赴基层调研食品安全工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等高规格会议,专题研究食品安全工作,协调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不断为创建工作注入“强心剂”;并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联合市场监管、发改、卫健、农业农村及现场评审专家对各地创建工作进行了实地督查,覆盖地方政府、部门和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餐饮服务单位等24个业态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均在限期内整改到位。督促县级成立不少于30人的检查队伍,从县直部门、乡镇政府抽调骨干力量,持执法证比例不低于70%,推进域内创建任务落实。
二是挂图作战,深入推进。以市政府名义第一时间印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拉出创建大纲,实现责任、目标、时限、要求“四明确”,为创建工作指明方向。同时,组建由市长任总指挥的创建工作指挥部,下设“一办七组”,从新闻宣传、能力建设、任务推进、风险防控、示范引领等不同方面,统筹、靶向推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强力推进创建工作落地见效。建立运行包联督导、培训、定期例会、周台账、联络员、问题销号、动态评价等“七大”机制,同时开发“廊坊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管理系统”,对工作进度和资料填报情况定期分析统计、重点推进、对账销号,“一键提报”动态推动。我市各项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重视程度再提升,重点领域监管更有力,监管方式有创新,监管效能再提升,产业素质再提档,宣传力度再强化。
三是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廊坊市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卫健、发改、商务、教育、科技、行政审批等重点创建部门相继召开会议、出台文件,部署推进条线创建工作;市财政部门2023年安排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相关工作经费983万元,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投入保障机制;各地全部成立由政府“一把手”任组长的创建工作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迅速开展创建工作,双轨并进,既打通了“纵向通道”,又织密了“横向网络”,初步构建起“市创建指挥部牵头抓总,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条块结合”的创建工作体系,创建组织架构进一步完善。
四是倒排工期,压实责任。市食安创建办先后印发《创建迎检要点及任务清单》《创建单位工作目录》《创建工作安排意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对创建工作方方面面事宜进行细化明确。特别是明确了基础工作、能力建设、生产经营状况、安全状况、示范引领、否决项等6大项36个考评要点94项评价内容(其中资料审查45项,现场核查指标39项),并以此为根据,制定了各县(市、区)、市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科室3个分解目录,制作创建工作台历细化责任,做到指标项目网定格,格定责,责定人,实行“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的台账式管理,进一步压实各地各部门创建责任。
二、关于紧盯重点领域,严防风险隐患的建议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事关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各地各创建部门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全面开展排查整治。
一是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综合运用责任落实、全面排查、风险监测、重点监管、监督抽查等手段,特别是通过交叉互查,深化网络餐饮、非法添加、农兽药残留、虚假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守查保”、校园食品、农村假劣食品等专项整治,全面排查、严肃惩治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突出问题,防范化解各类食品安全问题隐患。今年以来,全市共检查各类食品从业单位33768户,发现问题隐患720处,完成处置717处,处置完成率达99.6%;查办食品案件424起,罚没款289.26万元。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组织开展“你点我检”“你送我检”等活动,及时排查“两超一非”等“隐性问题”,确保公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市共抽检食品5114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94批次,全部依法处置;根据3584份有效问卷,抽检公众关注度较高食品50批次,结果全部合格。
二是强化重点领域协同监管。食安创建涉及环节多、关联部门广,需要各地各部门协同配合发力。市科技局印发《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廊坊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积极组织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推动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0多项,获省级资金支持1500多万元,直接拉动企业投入研发经费近3000万元。市发改委对我市7家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进行考核。市教育局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和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推进校园食安社会共治,持续推进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等智慧监管模式提质扩面。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督促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的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及时办理备案卡。市民政局推动“养老服务+行业”全面发展,完善养老服务设施,重点加强日间照料、老年餐桌、全托日托等方面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的服务。市卫健委有序完善风险监测机制。市农业农村局深入推进“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畜禽屠宰企业审核清理、农药兽药减量增效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市工信局积极承办京冀(廊坊)都市食品产业对接会,以“线下对接+线上云展”展示推介我市都市食品产业及以霸州食品工业园区为代表的京南都市食品产业集群。市公安局以“昆仑”等专项行动为抓手,打击食品领域突出违法犯罪,全市破获案件134起(其中食品85起、农资2起),抓捕犯罪嫌疑人315人,涉案金额1174余万元。市商务局持续推进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工作,联合行业协会发出《关于饭店餐饮业厉行节约禁止浪费倡议书》,强化行业自律。2022年,全市监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犯罪2件2人,审查起诉44件44人,提起公诉18件23人,法院作出生效有罪判决22件22人,有力惩治了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市市场监管局打造全国首个“智能共享实验室”,建设完成文安县天环冷链物流有限公司集中监管仓,成为全省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的示范和标杆;启动食用农产品零售市场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组织开展保健食品经营示范建设。
三是打造各业态示范样板间。对照《明查暗访打分表》逐业态制定行业规范明白纸,设计业态模版,明确标杆点位,在全市推广;组织各地在每个业态打造1-2个行业标杆,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对标学习活动等方式,实现以点带面、统筹推进,最大限度发挥行业标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四是激活“督导系统”助力创建。2022年8月,市创建指挥部联合市两办督查室,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场监管和现场评审专家等成立了明查暗访组,按照南北两个片区,对全市现场示范点位创建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各类企业、机构做好现场迎检验收准备,实现24类明查现场业态和9个暗访业态6755个点位全覆盖,确保通过验收。2023年3-4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第2轮专项督查,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全面查看各地各部门创建工作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明查暗访点位创建、创建宣传工作开展等情况。市直创建部门对本部门分管行业现场创建点位开展全方位监督整治,查问题、清隐患,明责任、促落实,督促相关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培训,确保生产经营过程持续合规,卫生环境状况持续改善,维持巩固创建达标状态。
三、关于强化监管能力,创新方式方法的建议
全面创新食品监管举措,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等级和信用分级管理机制,强化追溯管理,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实施智慧监管。
一是智慧监管有序推进。廊坊食品安全监管数字化平台围绕“企业上码、监管上网、数据上云、风险上图、存证上链、在线指挥”的建设理念,构建覆盖市、县、乡(所)三级“全市一盘棋”的市场监管,统一食品许可备案、监督检查、抽检监测、稽查执法、投诉举报、风险分级、信用监管、明厨亮灶、两个责任有效落实等智慧化应用,初步形成“大平台支撑、大数据慧治、大系统融合、大服务惠民、大监管共治”的智慧数字监管新格局。平台可满足市、县、乡(所)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业务需求,面向全市食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等6万余家使用单位。
二是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2022年,涉及食品安全领域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达到61个,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安排专项资金600万元,围绕农产品安全绿色生产、粮食安全等领域,转化应用了60多项科技成果。以标准制定助推传统产业新发展,制定了《廊坊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方案》,培育三河粮油加工、霸州都市食品、文安杂粮、安次肉鸡等年产值超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6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数量230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数达到15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件;大力开展政府质量奖培育,以企业为培育主体,大力推广《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加强各级政府质量奖的培育工作。食品企业及个人获评省政府质量奖2项;建立共享实验室,借力科技引领,在霸州都市休闲食品产业园区,以服务企业、优化资源为根本遵循,探索建立了霸州食品检测共享实验室项目,投资3600万元,总面积2400平米,配备了67名精干食品检验人才,打造了全国首个“智能共享实验室”。
三是积极推行完善追溯体系建设。大力推行“河北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应用,目前全市已有5076家冷链食品经营使用单位纳入系统管理;严格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引导“三品一标”企业和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接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全市规模以上种养殖生产主体全部开展了包括产地检疫证明、肉品合格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和电子追溯合格证等多种形式的可追溯体系建设。全市已完成703家试点接入,开具电子追溯合格证61770批次,任务完成率超过100%。
四、关于加强社会共治,营造浓厚氛围的建议
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引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树立诚信意识,做到守法经营。在全市营造创建声势,广泛开展多种形式、有声有色的创建宣传活动。
一是凝聚共识,强化民主监督。主动向市人大汇报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提请市人大发挥监督作用,推动创建工作落地落实。邀请政协代表、党外人士代表,围绕更好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助推我市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这一共同主题,从加强制度顶层设计、运用物联网强化源头监管、用好新媒体平台、增进创建互动性、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强化对标学习、食品溯源等方面,以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建言献策,为创建工作开拓了新视野,打开新思路。
二是加强基层“网格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街道)食药议事机构“全覆盖”,所有村街(社区)三级监管网格“全设置”,聘任村级协管员4252人,宣传创建工作,开展食品安全巡查。
三是加强社会多元共治,打造共建共享格局。通过“1+3”模式,即由监管部门带动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等各界力量,积极开展创建宣传,目前已实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街道社区、公共场所3个“全覆盖”。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在廊坊电视台、电台、户外大屏滚动播出创建短片,发放创建倡议书、宣传资料20万余份(册),举办健康讲座40余场,各级各类媒体发布相关报道300余篇,在市市场监管局官网和官微开辟“食安廊坊”专栏,及时呈现创建进展;制作“廊坊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我们在行动”等系列短片、海报在微信阅读转发量已达100万余次,营造人人知晓、抬眼即见、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2023年5月19日